作為深圳市房地產市場的房源及成交等各項數據發布的官方網站,一直以來,“深圳市房地產信息平臺”為公眾提供了全面、完整地了解深圳全市及各區房地產市場的客觀權威的官方數據及信息來源。
7月14日,記者登錄深圳房地產信息平臺發現,平臺公布的一手商品房數據只包括成交套數、成交面積、可售套數、可售面積。二手房方面公布的數據則只有成交套數和面積。其中也發布了價格指數,但注明了“銷售價格指數來源于國家統計局每月18號左右發布的《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p>
深圳市房地產信息平臺公布的最新數據 圖片來源:深圳市房地產信息平臺
為何官方不再公布這些市民關心的樓市數據?據媒體報道,深圳市住建局方面表示,由于深圳市房地產市場規模有限,成交價格水平易受結構性影響,直接公示有關價格信息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市場的真實情況。
深圳市住建局解釋,為避免對購房者造成誤導,經研究,該局不再公示有關戶型信息,套房戶型以購房者實際查勘為準。以上調整是為了更好地反映深圳房地產市場的整體情況,是房地產宏觀調控措施的組成部分。同時,深圳市住建局也將根據市場運行的實際情況,適時發布有關信息。
深圳官方不再公布樓市均價,傳遞了什么信號?
此前,由深圳市房地產信息平臺公布的每日、每月新房、二手房成交均價、成交金額等房地產市場各項數據,作為唯一由深圳官方公布的房地產成交數據備受市場關注。
然而,據媒體報道,今年4月深圳機構改革后,深圳市房地產信息平臺入口由原深圳市規土委官網改為深圳市住建局官網,此后,該平臺不再公布新房的成交均價、成交總金額,以及依面積區間分類公布的成交均價、總金額等具體信息。
全新的深圳市房地產信息平臺上公布的數據僅包括成交套數、成交面積、可售套數、可售面積,以及“一房一價”等。二手房方面則僅公布成交套數和面積,成交價格則至今未見公布。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認為,深圳市這樣的做法可以理解。
均價會受到成交樣本數量的影響,成交規模越大,均價越能夠反映市場的實際情況。如果成交總規模偏小,比如這個月賣的豪宅多,就會拉高均價;下個月郊區新盤供量大,就拉低了均價,而深圳市的新盤供應量、成交量規模并不大。
另外一個因素就是統計局會公布全國70城房價指數,這個指數中包含了深圳,它能夠更好反映一個城市房價的短期波動。
那么,深圳能這么做,其他城市也可以采取類似的方法嗎?楊紅旭說,鑒于目前房地產市場依然在調控,如果出于穩定市場情緒的目的,暫時不公布均價,對于其他城市來說,也是可以考慮的做法。
目前調控期內是可以理解的,未來房地產市場秩序將更加平穩,當房地產數據更能反映市場真實情況后,可以再進一步公布。